一些关于小米股价的想法

不构成投资建议

个人观点,仅为记录,不构成投资建议

时间:北京时间 2025 年 4 月 8 日

我觉得$小米集团-W(01810)基本上是涨到头了,我跟朋友说,两年内我应该是不会考虑买小米了。

而且这个涨到头,不是我的观点,是雷军的观点。

2025 年 3 月 19 日,小米最高涨到过 59.45HKD;此前 2 月 27 日的时候曾涨到过 58.7HKD。

就在小米股价再攀新高后没几天,3 月 24 日,小米宣布以每股 53.25HKD 的价格配售 8 亿股,融资约 425 亿 HKD。据小米所说,此次配售的目的是「加速业务扩张、研发投资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高位配售是一个很好的融资方法,让原先的投资者有一个退出机会,让后来的投资者也有机会入场。而且配售的时候股价往往正处于高点,让公司和旧有投资者的成本尽可能降低。

但是,雷总这回宣布配售的时间点有些尴尬。

前面讲过,配售的时候股价往往正处高点,但是配售通常意味着两件事。

第一,配售后公司股价会往往会降低不少 。配售实际上是在稀释股权,而且流动性增大,股票「稀缺性」降低,原本由此带来的心理上的溢价可能就变成了折价,港股配售还是「先旧后新」,大股东可以优先向新机构转卖旧股,一个想快点卖,一个想低价买,反映到股价上那就是下跌。

小米这次配售也不例外,3 月 24 日开盘 55.25HKD,收盘 57HKD;到 31 号配售完成,收盘价就只有 49.2HKD 了,

第二,高位配售往往意味着公司认为短时间内股价也就到这了,不可能再创新高了,于是赶紧变现。我觉得小米这次配售就是这种情况,赶紧卖,再不卖来不及了。

当然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小米 3 月 24 日宣布配售,3 月 31 日宣布配售完成,结果 4 月 1 日就爆出来小米 SU7 那场致三人丧生的重大车祸,全网发酵,当天股价暴跌 5.49%。这场车祸是 3 月 29 日晚间发生的,结果硬是到 4 月 1 日才在全网发酵出来,家属在微信群里的聊天记录也是在 3 月 31 日晚上 9 点多才发出去。

按理说这种事是捂不住的,但小米这次硬是捂了两天,我不负责任的猜测一下,就是因为配售还没完成,小米不想让股价崩掉。虽然崩掉不会影响配售的股价,但会影响买家的心理预期,人家可能就不投了,或者心理上难受一些。

当然这个跟我不想买小米没啥关系。

小米从去年 3 月 SU7 发布后,股价一路高歌,到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叠加「东升西落」的故事,和春节期间 Deepseek 带火的中国科技股,小米的股价又上了一个台阶,2025Q1 的最高点几乎实现了翻倍。但这实际上是透支了未来的市场发展。众所周知,股票买的不是当下,而是未来,是 future。

一家公司的股价之所以会上涨,就是人们预期它在 future 有一个突破性的增长。小米的 future 是什么?从目前看就是车,具体来讲,短期一点是 SU7 和即将发布的 YU7 两款车。小米高点的股价,实际上就相当于是预支了未来 SU7 和 YU7 两款车的市场表现,大家认为这两款车,以及小米之后可能出的车,卖得都会不错。在形成了这个共识后,小米的股价就从去年三月开始,一路上涨。

但这个涨并不是没有终点的,只是大家对这个终点的认识不同,这才有了市场上的买卖。具体到小米这家公司,短期来看,可能你我对终点的认知不同,但有个世界上最了解小米的人,他公布了他的认知。

也就是我前面讲到的小米配售。雷总在做小米之前,干了很久的投资人,还领导过金山和小米两家公司 IPO,他对资本市场可太熟悉了。前面我也提到过,配售是公司预期股价到顶了才会做的事。那么小米配售,就是说明雷军认为小米的股价在短期内已经到头了。

我觉得雷总这个事干的吧,从资本和法律层面上来讲呢,没毛病,非常好,很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但从道义上,从格局上,就有点低了。小米已经不再是他一个人的小米了,雷军也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了。小米现在也是恒生科技占比重头几位的成分股了,雷总和小米实际上扛着的是恒生科技甚至整个中国科技产业的的大旗。

虽然我们知道,长牛很难,可能小米,以及恒生科技其他的成分股的股价在未来几个月内都会下跌回调。但这是一个资本市场正常进行的结果,相对长期的事情。

而雷总这次配售,相当于是直接给了所有人一个标准答案:小米的股价就这样了,大家能撤的就撤吧。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在小米宣布配售后,不仅自己下跌了不少,连带着把整个恒生科技都拉下马了。

而且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个举动,本来比较混沌的市场,也一下子对中国科技股们迅速达成了一个认知——短期内涨不回来了。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大家一起玩完。

既然雷总都这么认为了,那我在未来一两年,应该也不会长期持有小米了。